“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
这句挂在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干部嘴边的话,被小鹏汇天总裁赵德力带回公司。
去年10月,小鹏汇天在黄埔区投资建设的全球首个飞行汽车量产工厂拿地即开工。
小鹏汇天企业公共事务总经理沈晓维至今仍在感慨,“有时非常急的节点,我们觉得不可能了,他们却不放弃,当成自己的事,经常谈到半夜也要按时间表完成。”
短短数月后,这座工厂已拔地而起,为年底试产的“陆地航母”飞行汽车铺平道路。就在前不久,小鹏汇天“陆地航母”飞行体生产许可证(PC)申请获民用航空中南地区管理局受理,向量产再进一步,融资1.5亿美元砸向生产线。
沈晓维的感慨,成为投资黄埔最生动的注脚:在这里有“飞”起来的空间。
这里正成为全球投资创业者“离成功最近的地方”。
1-5月数据显示,黄埔有170个新项目密集落子,相当于平均每天至少签约1个优质项目;933亿协议投资额逆势增长13%,在宏观经济承压期画出陡峭上扬线;实际利用外资8.69亿美元,独占广州一半;新登记经营主体超3.57万户,增速高达73.9%,总量历史性突破30万户。
这是一座重大项目优选之城
超级工程藏粤直流项目的战略落子,无疑是黄埔引力的最佳印证。
这一由中国南方电网与国家电网联合投资运营的特高压项目,投资超百亿,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工程。
项目最终选址黄埔,正是看中其无可替代的战略地位: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坐拥全国经开区的工业基座,叠加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优势,使其成为能源、物流、技术等要素高效流转的天然枢纽。
藏粤直流并非黄埔引力场的孤例。截至5月底,黄埔区新签约包括广汽飞行汽车在内的6个十亿级项目,还引进携旅控股、哈罗国际学校等外资项目,助力赛默飞、万益特、施耐德、诺力昂、蔡司等外资项目扩产筹建,推动思肯德研发生产基地稳步建设。
重大项目纷至沓来,映照出黄埔在广州乃至大湾区版图中日益凸显的战略地位。
在广州市“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布局中,黄埔肩负着“产业增长极”的重任。其聚焦战新产业、未来产业,开展链式招商、靶向招商,构建全区“12136”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广州锻造新质生产力提供核心引擎。
从经济数据看,黄埔以占广州不到1/10的土地面积,贡献了全市约40%的工业产值,实际利用外资常年领跑全市。今年1至5月,全区新设外资企业134家,同比增加近两成,外资企业“朋友圈”持续扩大。
更重要的是,“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的信号,也正在通过黄埔视角传播得更远、更广。今年1至5月,该区在市外、境外举办招商活动12场次,拜访迪拜阿联酋Edge集团、星河动力等50家企业。
今年4月17日,在上海,广州(黄埔)—欧洲企业交流会顺利举办,邀请了超20家知名欧洲企业及相关机构负责人开展合作洽谈;6月12日至13日,配合省市成功举办“日本企业广东行”活动,生物医药、低空经济等产业的发展情况得到广泛赞誉。
这是一座现代产业品质之城
“黄埔造”新药再一次“上新”。
不久前,由广州实验室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挂帅研发的国产原研药——昂拉地韦,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成为全球首个抗甲型流感PB2新药(作用于流感病毒RNA聚合酶的PB2亚基)。
强调“再”,是因为黄埔企业康方生物也在4月18日宣布,其独立自主研发的依若奇单抗注射液(商品名:爱达罗)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
创新药的爆发令人惊喜。2018年至今,黄埔已累计获批创新药达11款。今年以来, 黄埔已获批创新药数量占全市100%、全省50%。
今天的战新项目,就是明天的生产力和竞争力。如今生物医药产业捷报频传,得益于黄埔对产业规律的前瞻把握和资源的强悍配置能力。最早的“落子”可追溯到1998年,广州规划建设科学城时便重点布局生物医药产业,多年磨一剑,黄埔才能稳扎稳打,在全球原创新药领域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华丽跃升。
黄埔深知,城市的角力最终属于能率先为新兴产业搭建广阔舞台、提供澎湃动能之地。在对接广州市“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中找准定位、选准赛道,在构建全区“12136”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强优势育新能。
新一轮的布局已然开始。黄埔聚焦战新产业、未来产业,开展链式招商、靶向招商,夯实新质生产力的“四梁八柱”。
在低空经济与航空航天领域,黄埔重点打造航空航天小镇,亿航智能成为全球首个“四证齐全”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企业,小鹏汇天全球首发分体式飞行汽车“陆地航母”,黄埔正在定义中国低空经济的产业高度。
在人工智能领域,黄埔加速“黄埔1号”智算集群建设,落地希姆计算、壁仞科技、图灵新智算、软通智算等头部项目,抢占算力基础设施的战略制高点。去年,国内AI算力标杆企业壁仞科技将南方总部落户黄埔,其创造了国产大算力芯片的里程碑,并在今年3月完成新一轮融资,由上海国投先导人工智能产业母基金联合领投,数家知名投资机构及产业资本跟投。
在机器人领域,黄埔集聚高新兴、赛特智能、凌度智能、华工超级机器人研究院等优势企业,打造智慧医疗、城市环卫等特种机器人品牌,关键领域从“点上突破”迈向“链上提升”。
黄埔通过一次次深谋远虑、提前布局,让“离成功最近的地方”的口碑愈发深入人心,锻造出难以复制的产业生态位,成为“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的试验场和孵化地。
这是一座企业投资心选之城
一个地方的营商环境好不好,“头回客”变“回头客”最直观。
广州思肯德电子测量设备有限公司(简称“思肯德”)扎根黄埔近20年,不久前再次选择黄埔,投资2000万欧元建设研发生产基地。“服务!”思肯德总经理J.M. Monjon反复强调这两个字,让他印象深刻的是当企业面临用地困难时“所有工作人员都在想办法解决”,让企业更有底气把新设备、新产品落地在黄埔。
“投资黄埔 非常靠谱”,是广大投资者给予黄埔的坚定信任,更是黄埔面向全球发出的诚挚邀约。在传统“拼政策、拼地价”的招商模式已然褪色的当下,黄埔以项目落地需求为导向,聚焦资金、空间、科创、场景等企业普遍关切的问题构建多位一体的服务体系。
有了金点子,不怕没投资。黄埔完善“国企投资+产业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融资体系,全区拥有各类风投机构累计约900家,累计规模超2600亿元。
企业落地即可“拎包入驻”。黄埔打造优质特色载体超3000万平方米,面向重点项目实施“带地招商”“带楼招商”和“定制招商”。
新产品的场景应用触手可及。黄埔建立应用场景“机会清单”发布机制,依托区内每年超2000亿的庞大固投建设体量,致力为人工智能、无人驾驶、氢能储能等产业提供更多的场景动力。
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的代言人。54个招商单位“结对子”,形成“一把手”带头、全员上阵的“新队形”等创新机制,让招商从“部门任务”升维为“全区战役”。
“在我们的广州知识城智能算力工厂100公里之内,基本能找到全球最好的产品和技术!”图灵新智算(广州)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刘淼表示,2023年落地黄埔后,不仅获得高新兴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投资,也成为“黄埔1号”智算集群的合作伙伴,还和上下游企业开展了深度合作,各种要素资源应有尽有。
黄埔营商环境改革永远在路上,从“一切为了企业,一切为了投资者”,到“人人都是营商环境”,再到“两提三到四心”优化营商环境,一直新招不断。
今年,黄埔出台“新质生产力30条”,在全国创新推出“投资、项目、创新、企业、产业、园区、生态”七大合伙人行动,构建“投资首选、创新引领、产业集聚”的新质生产力发展高地,与企业一起成长、双向奔赴。
既“雪中送炭”又“添柴加火”,黄埔助力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微企业铺天盖地,让大企业、大项目愿意来、留得住、发展好。
南方+记者 刘珊 傅鹏
股票怎么加杠杆买入,专业在线配资,免费配资炒股网址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