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稀土这块牌上,中国也赶紧把牌打出来了。到2024年10月,新规定覆盖了稀土从开采到回收的整个链条,对那些含中国稀土的产品设定了国外的许可门槛。比如说,一台EUV光刻机需要用超过10公斤的稀土磁体,成本占了三成以上,而阿斯麦的替代方案要等到2029年才能实现量产。
荷兰企业一下子慌了神,四处找供应商,可你知道吗,全球90%的高纯度稀土加工都掌握在中国手里,特别是重稀土,比如镝和铽的提纯技术,中国的专利数量是美国的五倍。德国蔡司的镜头也离不开中国的镧玻璃,一旦这条链子被掐住,荷兰的科技自信就露馅了。
到了2025年上半年,阿斯麦在中国的订单还在继续缩水,出口数据相比去年同期跌了超过10%。这不仅让阿斯麦的业绩受挫,也带动荷兰整体对华贸易一块儿滑坡。
这回禁令一层接一层地加,各自想阻挡咱中国半导体崛起,但荷兰低估了咱们的韧性啊。中国的晶圆厂设备国产化水平快到50%,深紫外光刻机的测试也在顺利推进中。荷兰政府嘴上讲保障供应链安全,实际上是替美国火中取栗,结果自己产业也跟着搭了“贼船”。
安世半导体遭荷兰强制接管
光刻禁令的影响还没完全消退,荷兰又出重拳,直接盯上了中资控股的安世半导体。安世的前身是恩智浦的标准器件部门,2020年被中国的闻泰科技以268亿元全资买下,现在已经跻身全球分立器件前三名。到2024年,预计营收达147亿元,主要为汽车和消费电子供应超过1100亿颗芯片。
到2025年9月30日,荷兰政府引用《商品供应法》,宣布接管安世,暂停中资委派CEO的工作,改由外籍董事行使决策权,还冻结了全球近30家子公司的资产和知识产权,期限为一年。闻泰持有的99%股权被强制托管给第三方,基本上把中企投入的全部血汗钱都给吞了下去。
10月12日,海牙法院确认了相关细节,荷兰经济事务部表示这是为了避免技术转让风险。可安世所专注的成熟工艺分立器件,和那些高端芯片八竿子打不着,“国家安全”的帽子戴得太牵强。荷兰媒体炒作说存在威胁,但至今拿不出确凿证据。在内部,有三位荷兰籍高管配合政府,形成了内外夹击的局面。
10月13日,荷兰部长在新闻发布会上又一次强调了自己的立场,主要是为了确保技术不会中断。闻泰科技赶紧做出回应,代理总裁沈新佳直言,这完全就是地缘政治的偏见,没有任何事实根据。公司董事会也赶快起草声明,强调安世的业务并不涉及那些敏感的领域。
这时机真巧啊,美国刚刚推出了“50%规则”,一下子就盯上了控股子公司超过半数的企业,像是下了一锅端的棋。闻泰早就被盯上了,荷兰也跟着行动起来,一边实施设备禁运,一边盘算接管企业,双管齐下,把局势串联得紧紧的。
10月14日,安世发正式公告,承认公司治理有所变动,但经营活动还在正常进行。中国商务部也确认,对安世中国实行了出口管控,禁止向海外出口产品。安世中国区的员工收到了通知,表示可以忽略海外方面的指示,专注于本地供应,用人民币结算,摆脱对荷兰母公司依赖的局面。
10月15日,CNN报道,荷兰方面指出公司存在严重的治理问题,美国方面早就施加压力,要求中方的CEO辞职。
事态一下子就变得激烈起来,10月18日,安世彻底封锁了中国员工的访问权限,荷兰方面担心制造业务会迁回中国。而在10月20日,观察者网报道称,荷兰的大臣想要会面解决,可还在狡辩躲闪。欧洲的汽车行业也急了,供应链中断的风险越来越大,德国的车企纷纷呼吁政界出面干预。
荷兰这次真是玩得挺绝,表面上搞监管,骨子里实际上是在掠夺中资资产。安世原本给闻泰带来了22亿元的净利润,现在控制权竟然被易主,中方的权益也遭受了很大损失。可也就暴露了西方的双重标准,以前收购欧洲企业时还乐呵呵的,现在一轮换成中企买家,立马变威胁了。
事件暴露西方科技霸权本质
荷兰这次的动作,说白了就是自找苦吃,沿着美国那套霸权路线走,却把自己饭碗也给砸了。中国控制了全球90%的稀土分离和93%的磁体产能,可美国的芒廷帕斯矿虽然有重稀土,但含量不到5%,开采成本却是中国的三倍,还没正式量产呢。荷兰离不开中国的供应链,阿斯麦的EUV设备对稀土的依赖特别深,这下新规一出,产能一下子受阻,真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脚。
中国半导体实力挺硬的,到了2025年,成熟制程的扩展速度特别快,能满足全球70%的汽车电子需求。国产设备的使用率也很高,中芯国际的深紫外机测试更是稳得不用说。荷兰如果一意孤行,只会让全球规则变得越来越乱,今天把中资资产冻住,明天其他国家的企业也说不准会受牵连。
应对西方的封锁,中国努力推进产业链升级,像稀土这些资源变成了重要的战略武器。荷兰的产业可能会失去市场的信任,订单纷纷流失,生产成本也会迅速上涨。
中国的消费市场庞大,半导体的需求也持续火热,成熟制程的本土化步伐在加快。荷兰企业的仓库都空了,叉车也闲置着,这次教训真是深刻呀。
股票怎么加杠杆买入,专业在线配资,免费配资炒股网址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